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4|回复: 0

成都北改首个旧改项目:曹家巷片区启动自治改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4: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危旧房改造探索“自治改造”全新模式


      自治改造委员会前期工作小组今日起启动摸底调查


      模式解读


      “自治改造”不同于以往的政府征收拆迁、企业拆迁、旧城拆迁以及模拟拆迁等,这种改造以改善当地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生活质量为目的,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群众自己来宣传、推动、实施改造。改造的决策、改造的方案、改造后的规划,由当地群众集体来决定,改造的宣传发动、改造过程的民主监督也由当地群众来实施。


      实施程序


      第一步: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候选人,民主投票组建片区危旧房自治改造委员会;


      第二步:自治改造委员会成员逐一入户,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


      第三步:自治改造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委托项目公司制定片区危旧房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和返迁安置方案,报请省、市相关部门批准;


      第四步:自治改造委员会就经省、市相关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返迁安置方案逐户征求住户意愿,待全体住户100%同意并签订协议后,正式组织搬迁并委托项目公司实施危旧房改造;


      第五步:新居建成后由自治改造委员会组织住户返迁新居。


      现场走访·群众声音


      我们拥护“自治改造”


      红砖瓦房、公用厨卫、狭窄街道、喧闹菜市……这是居住在曹家巷一、二街坊的居民每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生活条件。一环路内、锦江畔、举步到春熙……这也是这里的居民们常常用以自我安慰的居住方位优势。曾经有人把这片区域称作繁华都市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正是居住在这个都市角落里的住户最朴实也最迫切的愿望。成都市正式启动中心城区“北改”工程,这一消息像一声号角,吹开了成都城北更新改造战役的序幕,也吹动了百万城北居民的心,更让渴望改造已久的曹家巷人看到新的希望,主动行动起来了。


      三家人使用一个公用厨房,整栋楼里没有厕所,洗菜、洗澡靠一个小小的水池……走进省建三公司幼儿园退休老师陈阿姨的家,要穿过一条黑暗的走廊,小小的两个房间,其中一间锅碗摆了一地,“没有办法啊,只有两个房间,连个厨房都没有。”陈阿姨无奈地说。陈阿姨所在的二街坊有50多年历史了,房屋早就定为了危房,最让陈阿姨揪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一遇到下雨,我真是担惊受怕啊,好害怕垮了哦。”


      这里的住房情况多数和陈阿姨一样,曹家巷一、二街坊的3000多户房屋,一般都在10至40平方米,很多都是一家三代住在里面,条件最差的还有两三代人挤一间房,中间拉个布帘子。“过年过节从来不敢邀请亲朋来耍。”快人快语的林大姐说,房子条件太差了,来了亲戚朋友都只有喊到外头坐会,都不敢带到家里来,儿子今年都25岁了,没有像样的房子,连女朋友都谈不到。


      堪称成都市最便宜的菜市场和有着“成都最牛苍蝇馆子”之称的明婷饭店也在自治改造之中,今后大家还能不能吃到最牛苍蝇馆的风味?明婷饭店的老板和员工都表示,非常支持“北改”民生工程,他们也期盼着曹家巷更好,他们还会在曹家巷一带继续做生意。


      “‘北改’像春风般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采访中,居民们围着记者畅谈着对“北改”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家纷纷表示,“这么民主的改造,我们当然支持!”“让我们居民自己做主,我们拥护自治改造!”80岁的住户简婆婆说,“这辈子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能有住上新房子的一天,我就满足了!”


      “改”与“不改”全体居民说了算;“怎么改”与“怎么搬”全体居民说了算;谁来宣传“改”与谁来推动“改”,还是居民自己来做……而政府与房屋权属单位不参与改造方案的决策,多方争取政策与资金贴补群众自治改造,更不会在改造中获得利益,这种全新的“自治改造”模式即将在“北改”工程的“第一改”中探索实施。


      昨日,牵动百万城北市民心的“北改”工程打响旧城改造第一枪,金牛区按照成都市确定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北改”运作思路,积极引导旧城改造片区居民积极参与、自主决定,探索以群众为主体的“自治改造”的全新模式,目前,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绝大多数住户决定采取居民自治改造的形式实施片区危旧房改造,并成立了片区危旧房自治改造委员会前期工作小组,今日起,将采取致全体住户公开信的形式启动“自治改造”摸底调查。这一项目不仅是成都“北改”工程确立后启动的第一个北城更新改造项目,也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运作模式进行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


      现实状况


      多数建筑已属危旧房 居民改造呼声强烈


      据介绍,曹家巷一、二街坊危旧房屋涉及土地面积117亩,居民3542户,共计14000余人。该片区位于北门一环路以内,毗邻府青路、马鞍路,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成都中心城区,但这一区域呈现给世人的却是与其地理位置极不相称的面貌。该片区建筑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苏式筒子楼或平房,房屋涉及省建筑公司、市建筑公司等多家单位,长期用作建筑职工宿舍。因建筑年久风化、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等原因,该片区多数建筑已属危旧房屋。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更新,该片区居民要求实施更新改造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多年来,金牛区政府与房屋权属单位华西集团公司就曹家巷片区的改造进行过多次专题研究,并多次试图引进投资企业对片区实施改造,但该片区房密人多,所需改造资金达到30亿元,均因亏损大而无人问津,同时,部分住户对片区改造期望过高,也让投资企业望而却步。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投资也因资金需求过大而难以实施。



<div id=news_more_page_div_id align=center  > [1] <a href=[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2/08/013439274_01.shtml>[2] <a href=[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2/08/013439274_02.shtml>[3] <a href= [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2/08/013439274_01.shtml>下一页</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1 20:13 , Processed in 0.0369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