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9|回复: 0

成都天府新区“三纵一横两湖”下月正式动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3: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纵一横”道路分别为元华路南延线、天府大道南延线、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上述道路规划红线宽60至80米,绿线宽60至100米,道路总长88.4公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规划绿线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程、道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市政管网工程、交安设施工程、照明及绿化工程等。“两湖”为兴隆湖和公兴湖,兴隆湖位于双流县兴隆镇境内,天府大道中轴线东侧,规划在鹿溪河上筑坝,营造5100亩的湖面,蓄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兴城集团表示,“三纵一横两湖”力争2012年3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建成后将形成连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大极核的跨区域快速通道系统。(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庆)

    <strong> 延伸阅读:</strong>

    <strong> 新建扩建水厂</strong>

    <strong>  双流龙泉驿各一座</strong>

      据了解,天府新区将新建、扩建两座自来水厂,确保新区供水的质量和数量。这两座自来水厂分别是双流县的岷江水厂和龙泉驿区的金马水厂,其中,岷江水厂现在的日供水能力为30万吨,拟提升到70万吨,先期解决起步区的供水问题;金马水厂为新建,日供水能力设计为130万吨,一期将完成40万吨的建设。两座水厂的前期工作都将于今年内启动。

      今年6月底前,将启动市自来水七厂的建设,并确保明年建成投运。水七厂的日供水能力为100万吨,而目前中心城区的日供水能力为178万吨,建成后中心城区的日供水能力将大大提升。

      同时,磨儿潭应急水源工程也将于今年6月底启用,中心城区“水源”安全将更有保障!据悉,磨儿潭应急水源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其供水能力不少于600万吨。

      此外,二、三圈层区(市)县将加快推进供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今年全市将新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明年将全面解决我市规划内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strong> 打造10个“城市之肾”</strong>

    <strong>  建设“八十公里环城绿廊”</strong>

      据了解,围绕建设“八十公里环城绿廊”,市水务局正牵头制定《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回用规划》,准备为绕城高速附近的10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配备再生水处理厂,把再生水处理厂出来的水引进初步规划的10个生态湿地,最后才汇入河流,通过这种良性循环的方式净化水环境,打造成都的“城市之肾”。

      “再生水处理厂可对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体进行深度处理,让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都达到了一级排放指标,但因缺乏深度处理,水质多为劣五类;再生水处理厂进行再次降解处理后,水质可提高到四类;四类水流进人工湿地,经过湿地内各类植物过滤、净化后,水质能提高到景观用水的标准。这时,再让水回归到河道,或者部分补给地下水、部分流归河道。“最后汇入河道的是从人工湿地出来的水,水质更好,必将大大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具体规划可出炉,届时,“城市之肾”的打造就将进入建设期!

      <strong>中心城区开建</strong>

    <strong>  100万吨污水处理厂</strong>

      今年,我市还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实施“立城优城”战略、优化城市水环境“加码”。“目前,中心城区的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34万吨,通过今年的建设,明年,这一数据将大大刷新!”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中心城区一、二污水处理厂进行迁、改、扩建,新厂位于现在一、二污水处理厂的下游,污水日处理能力也将由70万吨增加至100万吨,排放标准也将提高到一级A标。目前,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预计明年可完工投运。而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市将对该厂的再生水进行再利用,具体方案正在研究中。此外,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将扩能,由日处理4万吨增至6万吨;高新区将新建日处理能力达20万吨的中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10万吨;天府新区污水处理厂新扩建也在筹划之中。

      在昨天的会上,市水务局也下达了“限时令”:年内,已建成的18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实现全面运行!此外,50户以上农民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将全面推开。

      <strong>“十二五”目标确定</strong>

    <strong>  全市蓄水能力提高3倍</strong>

      会上还明确,要推进全域灌溉示范建设,大力实施大中小型管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升丘区抗旱能力,加速建设龙泉山脉“百湖”水源工程,提高全社会节水率。

      据悉,通过系列水利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蓄、引、提水能力由2亿立方米提高到6亿立方米,山丘区耕地浇灌率由95%提高到98%,有效灌溉率由94.1%提高到98%,农村生活用水供水入户率提升到96%,集中供水率提升到85%,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要分别达到95%、85%、70%,实现全域成都污水处理设施。成都日报 记者王眉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21:51 , Processed in 0.0364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