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1|回复: 0

成都平价菜店 为何叫好不“叫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蔬菜直营,因其减少了流通环节,能提供新鲜、低价的蔬菜而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但不久前南京首家蔬菜平价店关门,引发多方关注。备受欢迎的平价菜店为何面临经营困难?平价菜店,到底能否盈利?


      去年成都一些类似菜店也曾提出要增开几十家、上百家甚至“全城覆盖”,为何市民反映“少得可怜”?近日,记者就平价菜店在成都的生存发展状况展开调查。


      成都平价菜店大多选择走多种经营的路子。


      扭亏为盈要靠规模效益


      彭州建稚农业在成都的第一家鲜蔬直营店,已营业近一年时间。由于蔬菜来源于自己的基地,其售价与传统菜市相比要便宜5%—20%。


      “现在单店基本都能实现赢利,但是由于连锁直营模式,基地和运输等后方平台建设耗资比较大,公司整体算下来目前还是亏损的。”总经理邓璐璐介绍,目前每家店月均纯利润只有1万多元。


      “企业现阶段都处于亏损阶段。”记者采访多家菜店,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成都壹绿鲜食品有限公司客户部总监杜军说,公司原规划2011年要开到20家店,而如今也只开起来7家。


      壹绿鲜的菜店平均面积40平方米,月收益微薄。“要实现赢利,起码要开50家分店”。杜军认为,菜店实现扭亏要靠规模效应。邓璐璐也精密核算过,如果店铺增加到15家,每月纯利润超过15万元,企业经营的被动局面将改变。


      “如果只依靠出售低价蔬菜,肯定无法长久,要靠经营其他商品,增加利润,甚至补贴部分蔬菜的亏损。”在府青路一位从事零超行业多年的店长罗国志告诉记者,这种“一站式购物”颇受消费者的认可。


      连锁扩张“雷声大雨点小”


      既然平价菜店受到市民推崇,且又找到了盈利的方向,为何尚未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价菜店听过,不多见,能像红旗超市开到家门口就好了。”市民赵女士说,马路菜摊虽然方便,但价格也往往偏高,去年就听说小区附近将有菜店入驻,但至今没见任何动静。


      邓璐璐对此一脸苦笑。“去年就在成都各大小区附近搜寻店面,不是位置不佳,就是大小不合适,合适的店铺转让金额又高得让我们难以负担”。蔬菜平价店离不开成熟的社区,南京首例蔬菜平价店关门,就是因为周围拆迁,导致客流减少所致。


      包括与益民菜市合作开设的专柜,建稚农业共开了9家,但与他们“三年增开200家”的“宏伟”目标相比,就显得太不尽如人意了。


      招工越来越难,也是扩张缓慢的重要原因。记者看到,这些平价菜店门口大多张贴着招聘广告。“全职工难招,我们还曾尝试招聘大学生做兼职,由于我们规模较小,很难招到人。”杜军显得十分无奈。


      此外,由于内部管理存在管理漏洞,也阻挡了这些平价菜店的扩张步伐。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建稚农业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才扭顺了内部管理体制。


      政府扶持如何更加贴切


      实际上,为让市民吃上廉价菜,成都市对平价菜店给予了大力扶持。


      以成华区为例,2011年已有16家平价菜店相继开业,营业总面积达2750平方米。政府给予店铺每月每平方米20-40元不等的房租补贴。成华区物价局局长张忠兴介绍,该区平价菜店分为三类,一是由农业企业创办,店租每月补贴20元/平方米;二是小规模、“夫妻店模式”的个体便民菜市,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店租补贴也相应调高到每月30-40元/平方米;第三类是在传统农贸市场或大型超市建立惠民专柜,每个点每月补贴1000-2000元不等。


      受访平价菜店称,政府补贴对前期发展有较大意义。但绝大部分菜店都表示“政府扶上马,行走靠自己”,毕竟依靠补贴并非长久之计。与此同时,他们还期盼政府给予更多帮助。“‘三绿通行证’不足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建稚农业市场部经理沈馨反映,目前,公司每天从彭州基地运送蔬菜到成都,公司5辆货车中只有2辆拥有“三绿通行证”能够进出三环。现在只能“人歇车不停”。“一些企业不得不冒着被罚的风险,偷运入城。”沈馨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21:40 , Processed in 0.1346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