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8|回复: 0

成都“裂变”蓝图已展开 有实力做最好的“增长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3 0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驻川代表、委员关注《小康》杂志推出的《成都“裂变”蓝图》报道

      开放的世界,是成都的舞台;开放的成都,是世界的机遇。在新一轮全球世界性大城市格局调整的机遇期,成都如何抓住机遇,呈现怎样精彩的“成都故事”?在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征程中,成都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怎样丰富的发展经验?刚刚出版的《小康》杂志2012年3月刊,推出了全国“两会”成都特别报道《成都“裂变”蓝图》。昨日,该报道在参会的驻川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报道全面、深入、生动地展示了成都新一轮发展的气魄、信心和创新思维,已经亮出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锋芒的成都,有实力做最好的“增长极”。

      <strong>成都具备做“增长极”的基础和优势</strong>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抱负,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定位是成都在充分考量区域竞争,城市竞争的历史和现状后的必然选择。”《小康》杂志文章中这样写道。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发展定位体现了成都对于区域竞争挑战的科学应对,也是成都乘势而上、努力奋进的科学决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简勤:成都的优势在于雄厚的人才资源,以及和谐开放的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琳:成都,正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

      本期《小康》杂志送抵四川代表团驻地的当天,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就看到了这本杂志。“封面上的导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成都‘裂变’蓝图。”

      “站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背景之下,发展定位将最终影响到成都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地位。”杨兴平说,“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的确定,体现了成都对于区域竞争挑战的科学应对,也是成都乘势而上、努力奋进的科学决策。

      那么,成都在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过程中已然具备怎样的基础与优势?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简勤看来,成都的优势在于雄厚的人才资源,以及和谐开放的发展环境。“有这样的优势,成都无论从发展理念还是发展成果都将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前,成都站在一个进退攸关的成败关头,稍慢一步就会一误再误,领先一步就可能步步领先,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体现了成都对于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更是成都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琳认为,这是成都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定位、国际化定位。截至目前,在成都落户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07家,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的城市。成都,正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已经亮出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锋芒的成都,正在努力做最好的“增长极”。在“五大兴市战略”的助力下,这一最好的“增长极”,将会“塑造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采访中,杨兴平充满信心地说,“通过这些战略的实施,成都不仅将在交通上成为整个西部地区的主枢纽,更加成为西部地区的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进而真正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strong>天府新区,为“金凤”构筑“新巢”</strong>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天府新区并非简单的“工业园区”,而是一座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是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正如《小康》杂志文中所言:全球著名企业正在向成都聚集,成都正在为这些“金凤”构筑“新巢”——天府新区。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天府新区将成西部发展强大驱动器。

      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放特别关注报道中关于天府新区的部分。

      陈放说,天府新区将和成都主城区共同构成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发展极,也将成为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器。

      “天府新区提出,要‘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由于长期工作在教育和科技领域,陈放更为关注天府新区的产业发展。他认为,目前天府新区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基地都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依托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企业,成都将力争5年内打造出全国一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推动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万亿级别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还有一个数据也非常令人振奋:入驻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稳居中西部第一。

      “天府新区的产业坚持突出科技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后劲十足。”陈放充满信心地说,随着天府新区的产业壮大,必将对成都周边区域、全省其他区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这必将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建议对天府新区赋予进一步的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天府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

      此次来京,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铀所准备的提案中便有两个关乎天府新区建设,他说:“建设天府新区,将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为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李铀说,近年来,成都综合竞争力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越来越为外界所关注和重视。当前,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一极,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下一阶段,随着天府新区建设的起步和深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还将大幅增加,如能继续得到中央层面的财政金融支持,对天府新区的建设将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也是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极大推动。他建议对天府新区赋予进一步的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天府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也可安排在天府新区先行先试,支持新区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开放的成都,应加快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环

      要确立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经济优势,成都必须先打造西部交通主枢纽,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成都在奋力奔跑。当前和今后,成都将构建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横贯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通成都至南亚、西亚、中亚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成都正在开启新一轮发展的航程。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未来的成都将成为西部地区的交通主枢纽。

      杨兴平感触最深的还是西部“运输大通道”提速这个部分。过去,成都因为地处西部内陆,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交通曾经一度成为区域发展的劣势所在。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以成都为核心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航空方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经超越了深圳机场,成为全国第四大机场,第二机场也在加快规划;众多铁路、高速公路的开工、建成,使成都与外界的联系纽带越来越多;主城区的地铁建设不断加快,市域内通达所有郊区(市)县的快速道路已经基本建成;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成,成都正通过发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努力“造”一座港口。“目前,成都正在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杨兴平表示,“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未来的成都将成为西部地区的交通主枢纽。”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简勤:不仅要在地理上做到内外高效贯通,也要在信息上做到内外高速联通。

      在“五大兴市战略”中,成都特别提出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

      简勤认为,通信系统,是信息层面的“交通系统”。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不仅要在地理上做到内外高效贯通,也要在信息上做到内外高速联通。成都将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这也给整个通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无论是在物联网应用、打造信息化产业服务链,还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能够达成既定目标,一定没有问题!”

      <strong>开放的成都,应更加主动融入全球</strong>

      海归纷至沓来在成都“筑巢”,并非是一个偶然的聚合现象,而是成都国际化、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支撑这些高端技术在这里“发芽结果”。

      面对全球生产力加速调整的机遇,成都需要成为西部“开放主阵地”;要实现这种可能,成都不能不成为西部“开放主阵地”。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琳:创新社会管理,让一个个和谐、安全的社区,成为展现成都宜居、宜业、宜商的窗口。

      王琳对成都近年来全面开放的成效有直观的体会。“不仅来成都投资、旅游的国际人士多了,走出去投资、旅游的成都人也多了。”

      王琳告诉记者,成都要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需要在优化管理、服务上主动与国际接轨。“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工夫,为境外人员来蓉学习、生活、工作、投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加强社区管理,就能让一个个和谐、安全的社区,成为展现成都宜居、宜业、宜商的窗口。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王琳认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不仅要从国际化的前瞻视野,制定更加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的政策、规则;同时,还要从多角度考虑市民的合理需求,用精心、精致、精细的服务营造城市和谐发展的氛围,增强市民和外来客人的满意度。不仅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还应丰富载体,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

      “我相信,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成都,能让更多世界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成都热情。”王琳说。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市质监局副局长多央娜姆:随着对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成都要不断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

      “成都建设‘开放主阵地’要有世界眼光,要营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采访中,多央娜姆委员认为,随着对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成都要不断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

      “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成都应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细节,增强外来客人对成都的认同度。”多央娜姆认为,随着全国、全球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不断涌入成都,成都需要通过优化管理、服务,增强世界各地客人对成都城市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认知。不仅要建设国际化的医院、国际化的社区,还应增强国际化的质量管理意识。“今后,要加大技术机构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测等多领域,主动与国际化接轨。”

      “市民的好客度也体现了成都的‘软实力’。”多央娜姆告诉记者,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2000多年的人文积淀,为成都提供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在加快国际化进城中,成都不仅要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传承开放、包容等深厚的人文品质,增强市民的文明素养,让世界各地的投资商、游客,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陈伟 李娅 刘祎 张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3 01:30 , Processed in 0.0730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