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回复: 0

成都力争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4 23: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9日讯(记者 蒋亮)到2015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到5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2%;市民也将在十二五时期享受到健康一卡通等实惠……3月19日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近日出台的《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部科技中心,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动力,让市民过上更有科技含量的现代生活。

      关键词:总体目标

      2015年成为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成都科技软实力深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成都拥有42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2010年国家级研发中心达到83个,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万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排第6位,位居西部地区首位。

      据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这些科技创新资源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十一五期间,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到876家,全市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达到20家。2010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70.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4.74%;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1261件、25981件,两项指标均居中西部城市第一。2010年,成都被科技部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同时被两部委批准为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在西部地区独此一家。

      力求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成都市政府近日印发的《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成都要建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到2015年,全市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达100家,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78人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件以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23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成为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关键词:支撑产业

      实施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打造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规划》,成都将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等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以技术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攻克600项以上关键技术,开发9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600家以上,支撑八大领域主营收入突破160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成都将实施移动互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物联网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平板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据悉,近年来,成都已引进了英特尔、德州仪器、IBM、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一大批世界级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生物医药方面,将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据丁小斌介绍,作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城市,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强。去年10月,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落户成都高新区,该基地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育10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企业,带动医药相关产业产值增加1000亿元。日前,世界级新药创制平台先导化合物筛选平台又落户成都,有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新药创新研发平台。

      新能源产业方面,成都将积极研发太阳能、核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和相关装备制造,实施高效太阳能科技产业化等工程,建成西部第一、国内一流的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公交、出租、公务和专用车等公共服务领域,将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示范,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用车由传统能源汽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更新,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丁小斌认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的实施,将加快成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起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服务民生

      实施民生科技推广应用工程,让科技改变生活

      《规划》从推动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城乡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和公共安全科技信息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民生科技推广应用的措施,让百姓过上有科技含量的现代生活。

      丁小斌介绍说,《规划》提出成都将普及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构建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施网络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学历、非学历、职业教育、市民教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平台。

      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方面,将以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为核心,建成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共性平台,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此举将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保障,使成都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国内一流。

      城乡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以推进城乡居民自由流动为目标,加快建立以身份证为标识,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信用、社会保障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

      《规划》还提出,推进智能城市建设,积极支持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和政务信息化,形成城乡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流通渠道。

      关键词:优化环境

      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信息平台连通欧美

      《规划》提出,成都要创建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据丁小斌介绍,围绕创新载体建设,成都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中建成25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兴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技术转移集团,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抱团创新,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21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兴建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和300万平方米以上企业孵化器。

      围绕创新主体培育,成都将大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将达到150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20家。

      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成都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进一步探索新路径、新办法,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初创时期资金短缺的难题;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银行、保险、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金融建设;深化成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规划目标,到2015年,创业投资资本将达100亿元以上,科技保险金额累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此外,成都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根据目标,成都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将年均增长15%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全面建成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市。

      成都将推动成都高新区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支持成都经开区等园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引导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通信、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企业依托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专利联盟;加快中国成都维权援助中心建设,设立维权援助资金。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知识产权信息的互动与共享。到2015年,将力争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0家、试点企业20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000件以上。

      据丁小斌介绍,《规划》在人才保障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十二五期间,成都将实施高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随着系列措施的实施,成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135万人,建成全国一流的科技人才强市。

      此外,为落实《规划》,成都市还将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年度财政科技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逐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设立科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的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21:48 , Processed in 0.0413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