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6|回复: 0

15平方米小房间 一家三口“蜗居”3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5: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年了,68岁的向元琪一家居住在曹家巷一老公房内,没有厕所,半斤重的老鼠与他们“相伴”,窗户也与公路齐平。他最大的心结是——自己工作一辈子却只能为三口之家提供15平方米的房子,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竟只能睡在沙发上,“蜗居”一直上演着……昨日,成都晚报记者见到了已成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代表之一向元琪,他说:“30年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那些年


      危房林立家门口还有老鼠“专用板”


      虽然地处北门一环路以内,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的现状与其地理位置极不匹配。一排破旧的红砖瓦房,臭水满地,嘈杂声不绝于耳。走在曹家巷里,就像“穿越”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昨日,成都晚报记者找到了住在曹家巷一街坊10栋1单元8号的向元琪老人。


      眼前是一栋破旧的红砖瓦房,向元琪抬头看了一下说:“54年的房子,D级危房!”进入大门后,沿着漆黑的一楼过道,记者向他的家走去,“当心,这里有一块板子。”在他的提醒声中,记者注意到门口有一块高约30厘米、长约80厘米的破旧木板。“这是挡老鼠的,这里的老鼠都是半斤重,好几十条哦!”向元琪解释道。


      跨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单间,约15平方米,布置简单,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床。看着房间里的一切,向元琪老人眼眶红了,“我有39年的工龄,却没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对老婆和女儿有愧!”他哽咽地说,“女儿从小学到高中都只能睡在沙发上。”一块布将房间隔成两半,一边女儿睡,另一边是他们夫妻俩的卧室。“女儿上了大学,就住在学校了,后来工作就租房住了。”说起女儿,向元琪无奈地说,“女娃娃都27岁了,还没有成家,主要还是家里的环境不好,一看到这个样子,谁愿意踏进门槛。”


      上厕所要排队窗户和马路齐平


      记者注意到房间内没有厕所。这么多年来,向元琪家人上厕所都是到曹家巷的旱厕,“又臭又挤。”向元琪说,“一街坊只有三个旱厕,冬天上厕所很冷,平时还要排队。”


      房间狭小,光线也不好,他家里只一个窗户,窗户紧挨着马路边的人行道,与马路齐平。“挨着窗户的就是马鞍东路。”向元琪的眼神望向窗户,“没下雨还好,下雨就糟了。”他说,“一下雨,路上的雨水就通过窗户流进来,屋里就是一团糟。”


      这么多年来,他已记不清“洪水”进来过多少次。


      除了雨水从窗户进入外,还令他烦心的是,“窗户挨着路边,噪音太大了!”他说,“白天嘛,不用睡觉,有点噪音倒也没什么,一到晚上,路边行人和车辆的声音太嘈杂,吵得我们睡不踏实。”


      这期间


      群众签字成居民代表一套二已满足


      房子问题成了老向30年的心结,不过,好消息因“北改”而发生根本转变。“我们盼‘北改’盼了20多年了。”向元琪说,“去年底知道‘北改’的事情后,我就开始关注,一个礼拜之前晓得我家也在改造范围内,激动得好多个晚上都睡不着。”


      向元琪支持政府的“北改”,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希望“北改”能给他多大的一套房子,只是期盼居住的环境能够改善就好,我们家想住一套二的房子,我和老伴儿住一间,女儿住一间,房子内有个厕所就好。”


      在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危旧房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13名成员的名单上就有向元琪的名字。“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是由区政府、街办和社区牵头成立的,成立前期筹备了一个多星期,2月3日正式成立。”他介绍道,“上个月,片区居委会向60多栋住宅的居民逐一发放了推荐表,由群众推选出每个单元的代表,这样产生了65名居民代表,再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13人作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候选人,我们还需要群众签字确认代表资格,如果居民不满意,还可以另行提出代表人选。”


      “我们13个人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配合改造,负责宣传、配合调查人员入户摸底调查。”向元琪说,“我既然被群众选出来,就会为群众服务,配合政府做好‘北改’工作。”


      成都晚报记者谭立鹏摄影王浩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1 20:55 , Processed in 0.0411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