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5|回复: 0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五年将翻两番超万亿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5: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记者缪琴)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0年的2070亿元翻两番以上,超过10000亿元,成都将初步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基础


      产值超2000亿 电子信息成第一支柱产业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从整体上推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7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速达17.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增长到44.7%;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34.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8.4%快速攀升到24.8%。


      近年来,我市通过规划和政策引领,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工业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2467个,其中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占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的83%,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000亿元,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在高新技术优势骨干企业聚集方面,我市去年总收入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6家,较2005年增加了89家;全市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51%。培育了281个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


      结合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为充分发挥政府从规划层面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我市出台了《规划》,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和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发展目标


      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据悉,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到2015年,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并从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企业培育等方面设立了《规划》具体指标体系。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将进一步突出核心发展区域,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攻克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在企业培育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打造5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户,其中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户。


      产业布局


      以天府新区为核心 加快构建“雁群形态”


      据悉,关于“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规划》突出了天府新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即要统筹资源要素集中支持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天府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领域,强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建设,促进上下游资源整合配套,努力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进程中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规划》还提出了努力构建“雁群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思路。各区(市)县根据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区域条件和发展基础,着力构建抱团发展、梯度推进“雁群形态”的布局,建立分工协同、紧密承接、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结构体系。


      发展重点


      三龙头产业齐头并进 分区布局科学发展


      据悉,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到2015年,我市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发展重点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网络与通信设备、物联网产品制造等。在规划布局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双流、郫县、温江、龙泉驿等区(市)县。


      在做大做强高技术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我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在产业布局上,以高新区和五城区为核心,积极推动中心城区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中心城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二、三圈层的辐射带动能力。


      此外,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到2015年,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或超过1100亿元、1000亿元、6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发展重点上,《规划》对新能源产业提出了发展太阳能、核能、新能源汽车等7项重点,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电子信息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材料及制品等6项重点,对生物产业提出了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5项重点,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发展航空装备、航天及卫星应用、轨道交通装备等5项重点,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节能环保研发、节能环保设备及产品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4项重点,并公布了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03:25 , Processed in 0.0408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