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6|回复: 0

克隆手机卡背后的隐秘利益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5: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tbody>
        <tr align=center>
            <td>   


背后利益链示意图制图李潇雪

      锦江法检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翔


      ●专人群发短信、专人取钱、网络公司复制手机号,主犯负责电话设置陷阱


      ●专门的网络公司能更改对方手机来电显示出的号码,造成克隆手机卡假象


      “想做和别人一样的手机卡,能听到别人的通话,看到别人发的短消息吗?他不会发觉哦。”近日,不少市民都反映,手机上经常会收到这样一条由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手机卡真能复制吗?你的手机真的会被监听吗?就在去年11月23日本报“华西调查”揭露类似诈骗手段后,2月13日,锦江区法院对一起手机短信诈骗案宣判,4名被告被判入狱,并处罚金。


      随着这起案件的判决,以“复制手机卡”为名诈骗的隐秘利益链条,渐渐浮出水面……


      想窃听亲属手机 汇款4万元发现被骗


      去年初,成都市民刘军(化名)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对方声称可以复制手机卡,窃听他人的通话。


      为了窃听一名亲属的手机通话,他拨打了对方电话。“收费很低,就几百元钱。”接电话的男子说。随后,刘军向对方账户汇去了几百元钱,并将要窃听的号码也发了过去。


      没过多久,刘军就接到和亲属手机号码一模一样的电话,打电话的人正是能“复制手机卡”的男子。


      这名男子说,复制卡已做好,但由于技术原因,复制卡必须和一种价值近万元的高档手机绑定,所以刘军还要再汇款。刘军没有多疑,又把钱汇了过去。


      在谈到如何交货时,男子说他在外地,复制卡是违法产品,不能邮寄,他们只能派人上门交货。


      但害怕刘军是民警,所以他必须再付上万元的保证金。对方以各种名目收取货款,当刘军连续汇去4万多元后,该男子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去年4月,警方在长沙将犯罪嫌疑人挡获。经过讯问,主犯胡某供认:“我们复制手机卡是假的,都是为了骗钱。”


      所有业务均外包 主犯坐收八成诈骗金额


      在随后的调查中,检方发现在犯罪地点,没有任何的技术设备,而这些犯罪嫌疑人对于手机技术、网络技术,也是一窍不通。


      “短信是别人群发的、有专人到银行取钱、手机号由网络公司复制,而他们只负责在电话里设置陷阱。”锦江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陈俊说,在这起诈骗案中,实施犯罪的每一步都有处于灰色地带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利益链条紧密结合。


      原来,胡某在2010年12月,找到朋友彭某协商搞复制手机卡诈骗的勾当。在初期尝试成功后,他们先聘请了4名业务员帮忙接电话,包吃包住,每人发放两个手机、两张新卡,规定每笔业务按骗到金额的10%提成。


      然后,胡某找到一家专门的短信群发公司,按每条短信不到1角钱的价格,群发诈骗短信。多的时候,每天可以群发上万条。


      当被诈骗人上钩后,对方汇出的每笔款项,都会进入专门组织提供的账户,再由专人转入胡某账户。这个组织转存的每笔款项,都会向胡某收取3%的手续费。


      而在网上有专门的网络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对方手机来电显示出的号码,造成克隆手机卡的假象。


      陈俊说,除业务员的提成和业务外包的成本,每次胡某和彭某可拿到诈骗金额的80%。


      被害人想要报警 对方利用个人信息恐吓


      “先是欺骗,然后是恐吓、威胁,让你不拿钱都不行。”陈俊说。


      在已认定的16起案件中,被害人来自全国各地,最多的被骗了8万多元。有的被害人在上钩后,甚至一整天都呆在银行汇款。一旦被害人停止汇款或想报警,胡某就会从网上购买到对方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并让业务员以此为威胁,以致被害人只能自认倒霉。


      检方发现,向胡某购买复制手机卡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窃听妻子或丈夫的手机。在核实犯罪金额时,多数人即使被骗了钱,碍于情面和家庭,也大都不敢承认。


      今年2月13日,锦江区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最终认定胡某等人诈骗金额为22万余元,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0个月,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其他两名从犯分别被判入狱1年,并对4人处以相应罚金。


      “克隆手机卡,技术上是绝无可能。”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市民,因为手机进网在国家有严格规定,网内绝不会存在相同的两个手机号码。而窃听他人隐私,已涉嫌违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03:19 , Processed in 0.0399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