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1|回复: 0

献计成都国际化 专家学者聚蓉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专题研讨会昨日举行


      成都要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城市如何定位?产业怎样发展?文化怎样传承?昨日上午,成都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成都新一轮的发展建言献策。成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和自然禀赋,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的共识,他们也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支招成都发展。


      文化


      张晓明(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树立文化主品牌的城市定位


      什么是国际化城市?张晓明开宗明义,从全球城市发展趋势说起,“一句话来说,国际化城市正在从福特型城市走向后福特型城市。”他解释说,福特型城市满足工业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城市面貌千城一面,而现在国际化城市走的是向后福特型城市发展的路子,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在张晓明看来,国际化城市应具有“国际分工的重要节点”、“国际组织的活动场所”、“创意阶层的栖息之地”等特征。


      张晓明认为,四川的文化影响了整个西南地区,而四川的文化中心点就在成都,成都是西南地区文化的名片,代表了最精华的文化形态。


      对于成都应如何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张晓明说,成都应该树立文化主品牌的城市定位,并将其作为城市总体战略的重要方面。在他看来,成都的地域特色也非常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他用“养人”来形容成都的生活环境,“成都的经济发展快,但生活节奏、文化氛围以慢为主调,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应改变,这是创意人员非常珍视的东西。”成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国际化城市。“我认为成都完全可以更加积极地参加一些国际性的评选活动,打造城市文化。”


      旅游


      刘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综合研究所所长)


      把全域成都作为5A景区进行打造


      “我特别喜欢成都。”刘锋曾撰写过文章,细细论述成都这座城市的休闲味道。“文化和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他看来,成都具有文化和旅游的良好基础,“文化和旅游将成为成都充分国际化最主要的特色和魅力。以文化和旅游为双引擎,将助推成都国际化发展。”


      为此,刘锋建议把全域成都作为一个5A级景区进行打造,将“城市就是旅游”作为发展理念。“要将全城全域旅游化作为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和区域的整体规划,把城市作为一个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整体建设和经营。”刘锋认为,成都可以将三国文化、古蜀文化、熊猫等多元文化进行融合,同时整合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及未来要打造的景区、景点,融合形成最成都的休闲生活方式,并将城市旅游发展融入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天府新区建设中去,打造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化社区。


      产业


      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打造全球制造研发物流基地


      对于成都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叶裕民称,“成都现在进入了全新发展过程,是更高端的一轮现代化过程”。她说,所谓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加城市化,在产业高端化过程当中要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这意味着高端工业化不能仅着眼于工业,更要着眼于城市整体品质的提高。”在新一轮以高度工业化为起点的发展中,成都的基础条件比深圳等沿海城市好。


      对成都的发展,叶裕民给出她的观点:先进制造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成都应“走向基于高端服务的高端制造业”,未来应持续关注现代服务业,建设开放区域性服务中心,让开放从每一个市民的心态开始;在产业结构方面,选择国家下一步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成都建设成为在若干领域的全国乃至全世界制造、研发和物流基地。


      生态


      黄万盛(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北京天章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生态要与城市发展理念结合起来


      “我认为成都已经非常国际化了,我昨天在酒店里吃饭,周围坐的都是外国人。”黄万盛笑着说。他认为,成都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成都变成伦敦、纽约、巴黎,而是应该按照成都的特色、优势找准定位,再嫁接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


      “四川是人口、农业、资源大省,这是成都国际化的先决条件。”黄万盛表示,成都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要做好城市农业,成为21世纪国际化新城市的典范。黄万盛认为,生态是城市的命脉,要与城市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人活在成都比在伦敦、纽约、巴黎更具幸福感,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硬道理”。


      交通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建成亚洲基础设施枢纽


      “成都打造内陆的国际化城市具有客观环境、历史机遇等充分条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成都现在面对着全新的国际化环境,与沿海地区三十多年前的发展环境不同,这个环境是更有利于内陆大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环境。”黄仁伟分析说,现在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逐渐趋于核心,国内市场决定了中国世界市场的地位;中国开放的重点从沿海向内陆转移;中国有了大量的对外投资。


      因此,黄仁伟认为成都新一轮开发要站在更高战略地位,“做内地市场中心和亚洲基础设施枢纽。”他特别举例说道,如成都的双流国际机场应与亚洲所有的航空港有直航航线。“成都还应成为亚洲西部的国际投资中心。”黄仁伟说,成都具有高新科技产业的良好基础,拥有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成都晚报记者 李奕 实习生 周卢 陈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09:00 , Processed in 0.0403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