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9|回复: 0

实名制之下成都“卡串串”利润薄 多转战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1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生意好的“卡串串”一年收上百万元的购物卡问题不大,赚钱也多


      但由于实名制和竞争激烈,收卡利润越来越薄,大量收卡人转战网络,一些收卡人甚至考虑转行


      32岁的徐国伟(化名),如今正考虑着,是不是应该转行了。作为靠回收购物卡再转手赚差价的“卡串串”,他觉得前途渺茫。“这个行业能干到老么?”走下公交车,徐国伟淡淡地说了一句,“有可能去开个餐馆吧!”


      在购物卡实名制之前,常常有许多倒卡人活跃在商场内外,向来逛街的人收售购物卡。消费的旺盛,推动了收卡行业的走热,收卡人的生意也十分火爆。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愈发壮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卡串串”各得其利。


      然而,2011年5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共同推出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正式执行,商业预付卡进入实名时代,曾经炙手可热的购物卡利益链开始发生变化。


      本期财侦局,华西都市报记者为您揭秘实名制为成都购物卡回收产业链带来的变化。


      网络倒卡大部分收卡人已转战网上


      要找到愿意透露行业内幕的人并不容易。近两周来,华西都市报记者以转让购物卡为由,与不少收卡人取得了联系,然而,他们只会谨慎地说:“啥子卡?”“xx商场xx折”“哪里交易?时间地点?”除此之外,不会多讲。


      辗转多人,QQ上写着“诚信生意、老实做人”的徐国伟,表示愿意向记者透露更多的信息。


      近年来,大部分收卡人都转战到网上,只剩下极少数仍在商城门口抛头露面。徐国伟告诉记者,商场门口的那些收卡人,“是一捆的”,收卡、给钱、找买家,每个人分工明确,抗风险能力更强。而活跃在网络上的收卡人,大多是“单兵作战”,面临更多风险。


      “不守信用的骗子太多了!经常约好了时间地点,总会让我们空等。”一位周姓收卡人说,因为要交易,身上通常揣着几万元现金,担惊受怕。


      然而更让散户收卡人们担心的是,碰到“专职骗子”。“前不久,我听说有一个同行碰到了克隆卡,带起现金去的,被骗了4万多!”徐国伟说,网络收卡人交易过程中比较被动,一个人应对也容易出问题。


      这样的例子仅是个案,不过也提醒了像徐国伟这样的“散户”,不得不在交易的时候时刻防范。


      “有时候我会先去商场验卡,验完直接去银行交易,一般来说银行有摄像头,一旦碰到克隆卡,报警了还能有线索。”徐国伟说。



<div id=news_more_page_div_id align=center  > [1] <a href=[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3/05/013464439_01.shtml>[2] <a href=[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3/05/013464439_02.shtml>[3] <a href=[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3/05/013464439_03.shtml>[4] <a href= [img]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3/05/013464439_01.shtml>下一页</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11:28 , Processed in 0.0396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