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9|回复: 0

55年 一位老城北人见证曹家巷“红房子”兴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3: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idth=500 height=364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恒(左)与居民沟通
<p style=text-align: left>  曹家巷的“红房子”应该算是成都的第一批楼房,当时周边全是未曾开发的农田,在灰色的土坯房和茅草房的映衬下显得非常耀眼。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连续担任了两届居委会主任,徐恒自此陷入诸多邻里争端、住户不满的投诉中,其中大部分涉及“红房子”的年久失修、设施不便。
<p style=text-align: left>  将来,曹家巷一、二街坊肯定又是全成都市民的“焦点”,说不定还会成为新景点,大家又要像看“红房子”那样来围观了。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 1956年</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成都首批楼房</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扯足了眼球</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  自主改造、不会强拆,曹家巷片区改造成为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下称北改工程)的首个旧改项目,让身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成员的“徐老师”再一次成为了曹家巷一、二街坊的大忙人。
<p style=text-align: left>  现在,他一走在路上,就会传来声音问他,“徐老师,我们这里到底咋改嘛?将来会建成啥样子?”这时,“徐老师”就会抬起右手,用食指指着墙上随处可见的通知,“先摸底调查,再出具体方案,我又不会预测。”听完,身边的街坊笑着散去。
<p style=text-align: left>  “徐老师”名叫徐恒,今年81岁,是曹家巷片区的资格老住户。北改工程启动后,曹家巷片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方式改造,他被选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委员,代表3542户居民说话。
<p style=text-align: left>  1956年,徐恒从部队转业到了西南建筑一公司工作。当时,曹家巷的红砖楼就已经在分批建设了。一年以后,他被分到公司在曹家巷的宿舍,搬进了时称“红房子”的曹家巷8栋2楼的一间房子里。
<p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时的‘红房子’很洋气的,可以说扯足了成都市民的眼球!”在徐恒的描述中,当时曹家巷的“红房子”应该算是成都的第一批楼房,当时周边全是未曾开发的农田,在灰色的土坯房和茅草房的映衬下显得非常耀眼。即使,在“红房子”里做饭要在巷子里挤公共厨房,上厕所要下楼走300多米上旱厕……但在当时26岁的徐恒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p style=text-align: left>  1958年,徐恒把妻子接到成都。之后,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一家4口挤在16平方米的宿舍。这一过就是30多年。期间,徐恒渐渐地感觉到了“红房子”的种种不便。
<p style=text-align: left>  后来,徐恒分到了曹家巷16栋3楼的一套三,但房子依旧很小,生活也依然很不方便,而各家单位新建的宿舍开始高了很多,结实了很多。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 1995年</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年久失修设施差</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居民投诉多</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  1995年,退休在家的徐恒被选为居委会主任,并连续担任了两届。从那开始,徐恒就陷入了诸多的邻里争端、住户不满的投诉中,而其中大部分涉及“红房子”的年久失修、设施不便。
<p style=text-align: left>  “红房子”的住户用的都是公共厨房,每家一根水管一个水表,集中在厨房的狭长区域。邻居间每天洗菜、做饭、刷碗都集中于此,难免产生摩擦。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在水管前洗衣服,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在旁边刷碗。因为离得太近,刷碗的脏水就溅到了老太太刚洗好的衣服上,两人因此爆发了冲突。徐恒好一顿劝说,这才平息了两人的怒气。
<p style=text-align: left>  曹家巷一、二街坊的厕所全是旱厕,因为“路途遥远”,片区的老人晚上不敢上厕所,只能用痰盂在家里解决。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红房子”的情况更加糟糕,“漏雨、渗水”。街坊们找到徐恒向上反映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改造,但因为种种原因,改造一直没能进行。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将来</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华丽变身又成全城“焦点”</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年春节后,徐恒从报纸上得知了北改工程启动,其中包括了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这么多年了,我们这终于要改造了。”徐恒高兴得不得了,那天刚一吃完早饭,就和几个老街坊在楼下“散布”起了消息。
<p style=text-align: left>  后来,徐恒被选为自治改造委员会委员。一开始,他还担心自己年纪太大有点吃不消,后来想到自己在“红房子”里住了55年,和街坊邻居都很熟悉,就“不虚”了,“大部分街坊我都熟噻!晓得大家在想啥子!”徐恒说,有了这些“先天优势”,委员的工作应该不难开展。
<p style=text-align: left>  “华丽变身!”徐恒用了这样四个字形容他对曹家巷片区改造的期待。在他心目中,未来的曹家巷一、二街坊肯定会有漂亮的居民小区,“商场、幼儿园、社区医院这些基础设施肯定是要配起的!”徐恒憧憬,将来的曹家巷一、二街坊肯定又是全成都市民的“焦点”,说不定还会成为新的景点,大家又要像看“红房子”那样来围观了。“原来因为房子破不能结婚的,以后就可以结婚了,以后家里全都新崭崭的,哎呀,想想就巴适!”徐恒笑着说。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p style=text-align: left>  摄影记者 郭广宇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期盼</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成都国际商贸城:</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为外来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  “北改工程太鼓舞人心了,这既是老百姓期盼很久的民生工程,也为外来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成都国际商贸城董事朱文荣兴奋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们更加有信心把成都的商贸中心打造成能够与义乌相媲美、甚至超越义乌的商贸平台!”
<p style=text-align: left>  朱文荣说,北改工程的实施不仅将解决成都最大的断头路,使成都的消费者南北贯通更加方便,还加快了北边市场升级换代的步伐,“原来成都人说的是‘南富北乱,西贵东贫’,现在我们有信心改变这种局面,把‘北乱’变成‘北强’!”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商报记者 郭锐川
<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成都理工大学:</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  北改工程我们也想加入</strong>
<p style=text-align: left>  位于北改工程范围边界位置的成都理工大学日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希望把该校融入北改战略规划,利用该校自身的科研资源优势,助力北改工程。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元君表示,学校愿意将校园周边开发纳入新成华大道区域整体规划,并以学校的人才、科技和创新资源作为新成华大道的造血源,将利用该校的博物馆,助力新成华大道区域形成体系完备的“中国原生态自然地质科教研基地”,同时打造中国西部珠宝玉石鉴定与交易中心。
<p style=text-align: left>  对此,成华区规划局局长兰正秋表示,该局将把成都理工大学的意见综合统筹,纳入该区的整体规划中进行考虑。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14:23 , Processed in 0.0394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