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9|回复: 0

思想再解放:建国际化城市 成都须加快产业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成都还要做什么?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比,成都的差距在哪儿?今日,本报继续开启热线、微博等渠道,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加快国际化进程思想再解放”大讨论中来,共同为成都如何创新开放理念、转变开放思路、营造开放环境、完善开放机制、提升开放水平积极建言献策。

    <strong>热线反馈</strong>

    沈先生:我觉得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建设除了硬件建设,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软件,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提高市民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成为国际化的现代城市。

    曹先生:成都建国际化大都市,少不了要有足球。大多国际化城市都有一个体育项目。过去的足球为成都赢得骄傲,足球明星还活在我们心中。成都把足球搞好了,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成都。

    胡先生:我觉得建设国际化城市不能忘记时时更新地图制作。香港的地图是每月更新一次,在成都的更新速度很慢,跟不上建设速度。

    <strong>大进大出</strong>

    <strong>建成全方位开放的“第一窗口”</strong>

    盛毅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大进”指的是大量的资本、资源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在成都进行产业发展和集聚;而“大出”则是指成都的产品和服务大量走向全国、走向全球,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产业之城。

    “成都作为西部内陆中心城市,有成为开放型区域中心的良好基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成都市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而且迎来了天府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有条件成为各种要素聚集的核心区,从而辐射整个西部。

    盛毅表示,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大型区域中心,经济总量必然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成都已经位于全国前列。但是与前几名的城市相比,成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与排名成都之后的城市差距也不明显。因此,成都要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一定要加快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总量。

    “无论是区域中心,还是国际化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盛毅认为,成都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交通和物流能力的发展,其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成都应该提高对外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以及科技服务水平,对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相关企业、产品、人才以及科技的配套设置,从而汇聚大量的国际资本。”盛毅强调,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也就将周边区域的企业吸引过来,从而就扩大了辐射范围,也同时提高了成都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效应。

    从未来着眼,盛毅认为,成都的开放程度可以用“大进大出”来形容。“大进”指的是大量的资本、资源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在成都进行产业发展和集聚;而“大出”则是指成都的产品和服务大量走向全国、走向全球,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产业之城。“比如说成都的电子软件外包产业,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全球。”他说,成都要重点发展链条较长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资源的吸收与利用都是面向国际范围,而产品的附加值更加高,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适应开放环境的政策保障。盛毅指出,要建设国际化城市,成都还必须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规则体系,保证开放型区域中心的高效率运行。

    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strong>国际化管理</strong>

    <strong>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strong>

    彭怡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詹恂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彭怡教授和詹恂教授,都曾在美国生活多年。他们共同的看法是,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是成都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一环。成都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手段加强城市形象推广,“让世界都能听到成都的声音。”

    彭怡教授建议,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性和互动性。据她介绍,美国许多政府网站也有许多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实用信息,具有相当强的服务性和互动性。居民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办理许多手续,而不必要亲自前往政府机构,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人力成本。

    目前,招商引资成为打造“产业之城”的重要一环。詹恂教授建议,目前除了“走出去”实地联系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检索各种科技项目和专利技术信息,“目前世界许多走在科技前沿的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网上都可以检索到。”如此不仅可以丰富成都的产业结构,更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成都商报记者 程启凌

    <strong>产业立城</strong>

    <strong>发展文化产业</strong>

    张维 成都熊猫国旅总经理

    相比于国际化城市发展的“硬件”,成都熊猫国旅总经理张维更加关注成都的“软件”。她认为,一个开放型的国际化城市,最能够吸引人的往往是这个城市的人文氛围。而人文氛围的营造,则需要深入挖掘成都的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

    “新加坡的人文氛围相当足,城市建筑有自己的特色,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且人性化。”张维表示,成都的茶文化、川菜文化对人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居民素质不断提高,也成了全国文明城市。她认为,在成都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除了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也应该利用文化产业带动人文氛围的营造,让成都成为企业家投资、旅客旅游的首选。成都商报记者祝迅

    <strong>打造区域中心</strong>

    <strong>应高水准规划</strong>

    米瑞蓉成都万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米瑞蓉曾经到过纽约、西雅图等多个北美以及欧洲城市。她认为,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必然是经济总量、交通、电力资源、城市建设、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但最重要的,应该将规划提到一定高度,从城市功能分区到城市建筑风格,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要避免重复建设。

    在她看来,成都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不能简单地走纽约等传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向西雅图学习。“西雅图的波音飞机以及摩托罗拉等电子产业的优势非常明显”,对周边的城市产生不小拉动作用,从而成为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而且西雅图与其他美国城市相比,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备更为发达,城市管理也更加完善。

    成都商报记者祝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17:59 , Processed in 0.0403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