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1|回复: 0

成都国际化建言:引进国际经验 发展国际性交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23: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id=955316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已建成投用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空货站 本报资料图片<br

<p style=text-align: left;><br
<strong> 今日关键词 对外 开放环境<br
</strong><br
“大家都说香港的国际化程度高,高在哪里?为什么高?值得深入琢磨。”来自香港的阎小颖是野村国际中国投资银行执行董事,也是成都市政协港澳委员。他认为,成都要实现充分国际化,必须要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对外开放环境,才能聚集来自全球的产业、资本和人才。<br
<br
阎小颖 /<br
<br
野村国际中国投资银行执行董事,成都市政协港澳委员<br
<br
<strong> 了解国际规则<br
</strong><br
国际上做事情的流程我们要了解,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谦卑地了解别人的文化<br
<br
<strong> 交通区位优势<br
</strong><br
成都的空港是非常好的资源,需要更加突出这一优势,发挥航空枢纽在国际化方面的作用<br
<br
<strong> 创新社会管理<br
</strong><br
成都可借鉴香港经验,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br
<br
<strong> 环境中西合璧<br
</strong><br
成都还需要历史文化产品集群,让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体现城市的文化和魅力<br
<br
<strong> 产业发展<br
<br
运行管理体制要国际化<br
</strong><br
阎小颖介绍说,在制造业基地转移到珠三角等地之前,香港早就规划了发展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从欧美引进了很多金融人才,按照国际化规则操作,欧美的先进经验又培养了香港的本土人才,香港在国际金融方面越来越有竞争力。<br
<br
金融业高度发达,又进一步推动了香港的国际化进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酒店业、展览业和公关公司都被带动起来,都是国际化的。“就连招股书的印刷商都是国际化的。我们到伦敦、到纽约路演,在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印刷商都能在当地印刷,公关公司能高效地安排行程和配送。”阎小颖说。<br
<br
他认为:“国际上做事情的流程我们要了解,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谦卑地了解别人的文化。香港的公司做事情,我们会看纽约和伦敦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习借鉴,再结合香港的情况进行调整,要是自己闷头闷脑地搞一套,结果可想而知。”<br
<br
<strong>交通优势<br
<br
大力发展国际性交通<br
</strong><br
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成都不沿海,不沿边,没有地理区位优势,但是可以用交通区位优势弥补。“就像香港,也是靠航空枢纽来支撑城市的国际化。”<br
<br
阎小颖说,成都的空港是非常好的资源,需要更加突出这一优势,发挥航空枢纽在国际化方面的作用。其中,除在航空上的硬件投入,还需要更多地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比如我从其他城市飞香港,下了飞机出舷梯、过海关,走到拿行李的地方,大约需要5~10分钟,通常行李已经出来了,不像有些城市的机场要花20来分钟等行李。我一出机场,就能搭机场快线,24分钟就可以到中环的核心金融中心。从机场回到办公室的座位上,一般就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的交通效率,是我在世界其他城市没有看到过的。希望成都也想得远一点,提升交通效率。”<br
<br
经济国际化需要有现代物流业。在亚太地区,香港的集装箱码头是最贵的,但是很多厂家还是愿意用香港做出口港,这是因为服务到位。“香港的发货准点率高,物流链条做得非常好,拉货、卸货、装船是24小时运作。这一整套体系保证的效率,也是香港的竞争力,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物流成本。”<br
<br
<strong>社会管理<br
<br
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力量<br
</strong><br
对外开放环境建设也需要社会管理配套。当前,各街道办事处服务领域不宽,难以适应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阎小颖建议,成都可借鉴香港经验,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在社会管理多个领域引进社会工作方法技巧,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br
<br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工已经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在香港,平均每44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社会组织由于长期接触基层市民,对社区服务的需要和触觉往往比政府机构更加灵敏。成都也可以充分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以‘花小钱、办大事’的策略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br
<br
他介绍说,香港的社会福利署每年会向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以拨款的方式提供资助;而受资助的社会组织则会向其所服务的群体或社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署只要每年在拨款前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规范等进行考核,就可以有效控制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br
<br
阎小颖建议,成都可参考香港社会福利署,由一个部门专责就业培训、安老服务、家庭和儿童服务、社会医务服务、弱势群体福利、策略规划和社会研究、政府购买和监督监察等。成都可探索建立社会建设咨询机构,并可考虑聘请海内外相关人士组成智囊机构,开展策略研究和服务咨询工作,提供意见建议。<br
<br
<strong>生活环境<br
<br
打造历史文化产品集群<br
</strong><br
城市的对外开放环境中,需要对高端人才有吸引力的生活服务环境。阎小颖认为,成都的生活环境应该是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br
<br
“在中环,我们可以到各国特色餐厅用餐,但我们也喜欢走5分钟,吃到有80年历史的馄饨面或丝袜奶茶。兰芳园是中环一条小街里的大排档,那个绿色铁皮的小屋,是香港丝袜奶茶的发源地,所以政府让它保留下来,成为国际美食之都的一大特色。”阎小颖表示,国际化城市应该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同时吸收国际上优秀的东西,凸显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br
<br
“很多外国朋友问我,成都的老城在哪里,他们想去逛一逛。我只好带他们去宽窄巷子,那里有高端的,也有市井的,感觉很不错,但这样的街区不多,还不能吸引他们为此飞过来,成都还需要历史文化产品的集群。有了人文色彩,城市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人文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产品,别人就感受不到你的文化和魅力所在。但有的城市开发古镇,开发商一来就直接把居民都迁走了,全部建成商店,难道我大老远跑来就图看你的商店?”阎小颖和很多朋友爱去台北,常常只是为了度过一个轻松的周末。他希望,成都以后也能吸引海外的人来度周末,愿意住在成都。<br
<br
<strong> 成都的国际化<br
<br
不能照搬东部城市发展经验<br
</strong><br
周江 /<br
<br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br
<br
<strong> 历史机遇<br
</strong><br
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对外开放重心西移,成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br
<br
<strong> 主动出击<br
</strong><br
成都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br
<br
<strong> 产业立城<br
<br
区域中心<br
</strong><br
“成都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不能照搬东部城市发展经验。”周江认为,成都要重视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历史机遇的特殊性,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对外开放重心西移,成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区位的特殊性,地处内陆决定了成都的运输方式以陆路和航空运输为主,在产业选择、开放方向、合作方式等方面都与东部城市有所差异。<br
<br
<strong> 产业立城<br
<br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br
</strong><br
周江认为,目前成都与国际化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强;二是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对外大通道、区域通道建设方面仍显不足,如何优化现有交通运输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是困扰成都发展的重大问题。<br
<br
周江说,国际化城市包括产业国际化、文化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等丰富内容。成都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就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因此“产业立城”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br
<br
“天府新区建设就是产业立城的重要载体。”周江说,“天府新区将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汇聚全球生产要素,带动成都全域开放、促进全省对外开放”。<br
<br
“在成都国际化进程中,我认为需要重视的有几个方面。”周江说,“一是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适应经济国际化需求,为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奠定基础;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努力进入国际产业分工高端、在现代产业占据一席之地。”<br
<br
<strong> 区域中心<br
<br
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中心城市<br
</strong><br
周江说,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随着人口和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展,未来发展难免受到市场、资源的约束,因此,开放与合作是成都实现其区域中心功能的必然选择。<br
<br
他认为,“开放型区域中心”至少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的中心城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重心逐渐西移,成都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更加注重对内合作的中心城市,区域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成渝经济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成都与省内其他市州、西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及中东部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方兴未艾,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发挥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br
<br
<strong> 热线反馈<br
</strong><br
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成都还要做什么?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比,成都的差距在哪儿?今日,本报继续开启热线、微博等渠道,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加快国际化进程思想再解放”大讨论中来,共同为成都如何创新开放理念、转变开放思路、营造开放环境、完善开放机制、提升开放水平积极建言献策。<br
<br
热线参与:86613333-1<br
<br
微博参与:#建国际化大都市成都请您来建言# 评论内容 @成都商报<br
<br
市民钟女士:成都的旅游业应该更加凸显西部民风民俗。比如国宝熊猫、川剧和小吃文化都是成都的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成都要利用自己的独特旅游资源,寻找合适的契机,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br
<br
市民刘先生:成都的交通建设可以向新加坡学习,增加公共交通的种类数量、舒适度及专属无障碍通道、降低其使用成本。此外实行电子公路收费制,对高峰期出行车辆征收一定费用,以此鼓励市民积极使用公共交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还能减少环境污染。<br
<br
市民贺先生:成都应该更多地吸引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现在电子产品很火,如果能引入一些相关企业,让“成都制造”更多地出现在主流消费市场上,肯定能加强成都的国际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GMT+8, 2025-4-22 18:14 , Processed in 0.0451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